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好名字 www.hmz.com 时间:2015-12-15 编辑:小编15
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核心提示: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。五十六个民族,五十六朵花。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。五十六个民族和平共同友好相处,是每个人民族人民最愿意看到的场景。所谓入乡随俗,那么,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民族的节日习俗,以便更好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一、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阔时节
“阔时节”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相当于汉族的新年。以前,傈僳族过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,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,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,前后约有一个月。这期间正是樱桃花开的季节,所以每年樱桃花开时就是傈僳族过年的日子。
1990年,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》颁布实施后,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为傈僳族“阔时节”的法定节日。此后政府每年都为傈僳族同胞举办庆祝活动。
傈僳族在云南省怒江流域分布最为集中,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。当地的傈僳族群众过春节,家家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,酿制香醇的水酒。为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,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籼米粑放一点在桃树、梨树上。除夕这天,不能到别人家吃饭,否则就会像月亮一样消失。所以当天晚上,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在外边,全家老小要聚集在一块吃团年饭。在傈僳族、怒族的古老传说中,是狗给人间带回来谷种,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时还要把一碗饭、一块籼米粑、一块肉先祭祀狗,表示对狗的回敬。
各地傈僳族过“阔时节”各不相同,就是怒江州内各地也不一样。福贡、碧江的傈僳族过“阔时节”,从年节第一天到第十二天,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。过年期间全家都休息,每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庆祝节日。村中架起秋千架、跳高架,开展打秋千、跳高等体育竞赛。男青年怀抱琵琶,邀请姑娘到野外唱歌跳舞;或到怒江边的沙滩上进行“江沙埋人”的游戏和划竹筏竞赛。老人则喝酒“唱调子”,唱累了,喝一碗水酒,休息一会儿,接着再唱,一连唱几天几夜。年节的第七天是妇女休息日,这天妇女不背水不做饭;第九天是男子休息日,这天男子既不背水也不做饭,不上山打猎。这种女七男九轮回相冲的习俗,是傈僳族代代相传的古老风俗。
在过“阔时节”期间,泸水县的傈僳族有“春浴”的习惯。凡是有温泉的地方,都是他们欢聚沐浴的场所,自治州首府六库附近的“峡谷十六汤”,也为“春浴”提供了绝佳的场所。六库附近的登更澡堂、麻布澡堂的“澡堂会”,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。“阔时节”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后,傈僳族全家人一起带上行李,准备好食物,到温泉附近搭起竹棚,吃住在温泉边,洗温泉澡。为了洗温泉,有的人家要走上百里山路。附近几十里、上百里的歌手都要聚集到这里,分成男女两组,对歌赛歌,或翩翩起舞。饿了,就吃自己带来的美酒佳肴;累了,就到临时搭起的帐篷中休息。吃饱了,睡足了,再尽情地唱歌跳舞。同时,还举行打秋千、射弩、文艺演出,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感情,选择伴侣。
云南保山地区腾冲县的傈僳族,还会举行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表演。他们选择72把钢刀,先试一试是否锋利,不锋利的不要。然后把钢刀牢牢拴在两棵杆子上,扎成一把“刀梯”,树立在一块平地上固定好。赤脚的傈僳族汉子,脚踏钢刀,一步一步爬上刀梯顶端,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,把杆顶插着的红旗掷向四方。然后又一步一步下来,两脚毫发无损。晚上,他们在地上堆出一片烧得通红的木炭,赤着脚从熊熊炭火上不紧不慢地走过去。看傈僳族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,不仅感到心惊肉跳,而且深深为他们的勇敢折服。
刀竿节
刀竿节,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、福贡、沪水一带傈僳族人民的传统节目,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,历时一天。刀等节由来已久,相传明朝外敌入侵云南边界,当时的兵部尚书王骥奉命率兵前往,在滇西北战场上,依靠当地傈僳族人民团结战斗,一很快取得了胜利。不料班师回朝途中,于二月初八日被奸佞所害。为了纪念反侵略的英烈,当地人民以上刀竿来表示保卫祖国疆土、反对入侵者的决心,定此日为刀等节。爬刀竿前一天晚上,在广场中央燃起四准通红的炭火。五个保悍而又灵巧的中年男子赤脚在火堆中间跳跃,时而腾空,时而落下,时而扑向火海,时而翻滚前进,无数金光灿烂的火星,在他们的身边脚下飞舞。他们用双手捧起通红的火球;先6快地在脸上“擦洗”一下,然后在手上飞快地把功揉搓。周围的观众在欢呼声中欣赏院火的绝技。
节日里,妇女们穿着镶花边的黑色上衣和点缀着各种银饰物的花裙,佩戴耳环、项链等首饰,风采过人。男人穿着麻布短衣裤,腰系红黄长带,)小腿系吊简,腰佩长刀,肩挎箭包,英姿勃勃。节目的广场上,坚趄两根二十米高的树干,四周用藤蔓拉紧固定,树杆上厂插有三十六把明晃晃的长刀,作为向上攀登的横档,刀刃向上,寒光逼人,谓之“刀竿午间。鞭炮齐鸣,锣鼓震天”。身穿大红抱、头缠红布包头、赤脚的五名“玩火者”,齐涌至等下,围绕刀竿唱歌跳舞,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,纵身飞上刀竿。双手紧提刀面,运足气的脚掌斜置在锋利的刀刃上,勇敢、灵巧地向上攀登。全场鸦雀无声,大家屏住。呼吸仰面观看。对他们的气功绝技赞叹不已。僻僻叭叭的鞭炮声来自竿项优胜者,响彻云霄。全场欢呼跳跃,争相向爬杆者敬献美酒。对歌、跳舞、荡秋千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。丢烟包(烟盒)活动别具一格,青年男女各站一方,互掷烟包,始飨告将小伙的烟包收藏起来,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。
盍什节
“企什”是傈僳语的译音,“岁首”之意。企什节,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。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,历时两三天。相当于汉族春节。
傈僳族身居层峦叠蟑、百川汇流、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。当地有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珍禽异兽。傈僳族男子大多具有狩猎本领。傈悍的男子着短在、及股裤,以青布包头,手持弓弯,腰左侧佩砍刀,腰右侧挂箭袋,勤劳勇敢。善采集的傈僳族妇女,上穿右枉大襟短衣,下着多褶长裙,头戴红、白料珠串帽,胸前佩有彩色料珠项圈,十分美丽大方。节日期间,青年男女聚集在搭有彩门的村寨广场。仪式中最重要的是“射湾”比赛。一般在初一至初三举行。两男一女为领队,一男肩上扛弩弓,包头上斜插一只箭,一男两手举着饰有弯弓和箭标志的红白两色旗。选手列队通过彩门进入广场,围着旗杆向红白两色旗祭酒,跳集体舞,舞罢开始比赛。油煎粑粑和肉片当靶,射手按顺序比赛,射中“猎物”归己.收获最多的人被喻为“最优秀的射手”。节日期间,能歌善舞的傈僳族青年男女,弹着琵琶、四强等乐器高歌,跳一种无伴奏的舞蹈,这种舞动作矫健有力,节奏感强,生动活泼。荡秋千活动为节日增添乐趣。傈僳族年初一中午,金家围坐吃团圆饭。
二、有关傈僳族的简介
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,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。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。唐代史籍称“栗粟两姓蛮”或“栗蛮”及“施蛮”、“顺蛮”,均属“乌蛮”,分布在今川、滇雅碧江、金沙江、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;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。16世纪中叶,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,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,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。在17-19世纪,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,一部份进入缅甸;一些人迁到老掴、泰国等。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。在历史进程中,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。
傈僳族经济以农业为主。主食玉米、荞麦等。喜欢饮茶、喝酒、吃砣砣肉。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,也有平房式的木楞房或木板房。服饰各地不一。男子多穿麻布长衫、及膝黑裤。头戴黑、白或蓝色包头。妇女多上穿右襟衣,下穿百褶裙。头戴用贝片和珊瑚珠等串缀而成的珠帽“俄勒”或各色包头。过去因服饰的颜色不同,曾有“白傈僳”、“黑傈僳”、“花傈僳”之俗称。
“明《景泰云南图书志》载:“有名栗粟者……常带药箭弓弩,猎取禽兽”。《南诏野史》载:“力些,即栗粟,……尤善弩,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,自后射之,中盾而不伤妇”。这是史籍中对傈僳族精湛弩技的记述和描写。 傈僳族居住的高山峡谷区,过去漫山遍野都是茫茫的原始森林,各种飞禽猛兽出没林间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,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发明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,练就了一整套与凶禽猛兽搏斗,及适应环境、改造自然的技能与本领。弩弓与毒箭便是其中的代表。 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。傈僳族的弩由弩身、弩板、箭槽、弩弦、弩牙和弩机组成。弩板用坚硬而又富有弹性的岩桑木或青岗栗木制成,大小不一。弩弦用4股粗细适当的精细麻线扭制而成。弩牙和弩机均用骨头制作。使用时,把坚韧的弩弦拉到弩牙,箭放在弩身之上,瞄准目标后扳动弩机,利用弩板、弩弦的弹力把箭射出。 弩箭由竹块削制而成,头尖可套铁镞。尾部安有用竹皮折成的、可增加飞行稳定性的三角形尾翼。分无毒的普通箭和毒箭两种。普通箭一般用来射杀飞鸟、松鼠、野鸡、野兔等小动物。对付凶猛体壮的虎、熊、野猪等大动物,就必须使用毒箭了。毒药是用巨毒的野生植物黑草乌的根茎泡制而成的。将其涂于箭头尖端的小沟处便成了毒箭。这种毒箭毒性极强,箭镞射入肌体,一接触到血液,很快就会流遍全身,使动物中毒身亡。傈僳族的弩和箭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,其形状的确定,材料的选择,箭镞的安装,箭尾尾翼的设计等,都体现了多方面的科学原理,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科学才能与智慧。傈僳族的劲弩毒矢,不仅是他们的传统狩猎生产工具,而且还曾作为武器,在反抗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斗争中,在反抗外国侵略者、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,发挥过巨大作用。今天,傈僳族地区的面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作为生产工具,弩的使用已大为减少,但在许多体育竞赛和群众性娱乐活动中,仍然英姿屡现。
核心提示: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。五十六个民族,五十六朵花。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。五十六个民族和平共同友好相处,是每个人民族人民最愿意看到的场景。所谓入乡随俗,那么,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民族的节日习俗,以便更好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一、一起来认识傈僳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阔时节
“阔时节”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相当于汉族的新年。以前,傈僳族过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,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,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,前后约有一个月。这期间正是樱桃花开的季节,所以每年樱桃花开时就是傈僳族过年的日子。
1990年,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》颁布实施后,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为傈僳族“阔时节”的法定节日。此后政府每年都为傈僳族同胞举办庆祝活动。
傈僳族在云南省怒江流域分布最为集中,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。当地的傈僳族群众过春节,家家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,酿制香醇的水酒。为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,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籼米粑放一点在桃树、梨树上。除夕这天,不能到别人家吃饭,否则就会像月亮一样消失。所以当天晚上,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在外边,全家老小要聚集在一块吃团年饭。在傈僳族、怒族的古老传说中,是狗给人间带回来谷种,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时还要把一碗饭、一块籼米粑、一块肉先祭祀狗,表示对狗的回敬。
各地傈僳族过“阔时节”各不相同,就是怒江州内各地也不一样。福贡、碧江的傈僳族过“阔时节”,从年节第一天到第十二天,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。过年期间全家都休息,每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庆祝节日。村中架起秋千架、跳高架,开展打秋千、跳高等体育竞赛。男青年怀抱琵琶,邀请姑娘到野外唱歌跳舞;或到怒江边的沙滩上进行“江沙埋人”的游戏和划竹筏竞赛。老人则喝酒“唱调子”,唱累了,喝一碗水酒,休息一会儿,接着再唱,一连唱几天几夜。年节的第七天是妇女休息日,这天妇女不背水不做饭;第九天是男子休息日,这天男子既不背水也不做饭,不上山打猎。这种女七男九轮回相冲的习俗,是傈僳族代代相传的古老风俗。
在过“阔时节”期间,泸水县的傈僳族有“春浴”的习惯。凡是有温泉的地方,都是他们欢聚沐浴的场所,自治州首府六库附近的“峡谷十六汤”,也为“春浴”提供了绝佳的场所。六库附近的登更澡堂、麻布澡堂的“澡堂会”,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。“阔时节”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后,傈僳族全家人一起带上行李,准备好食物,到温泉附近搭起竹棚,吃住在温泉边,洗温泉澡。为了洗温泉,有的人家要走上百里山路。附近几十里、上百里的歌手都要聚集到这里,分成男女两组,对歌赛歌,或翩翩起舞。饿了,就吃自己带来的美酒佳肴;累了,就到临时搭起的帐篷中休息。吃饱了,睡足了,再尽情地唱歌跳舞。同时,还举行打秋千、射弩、文艺演出,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感情,选择伴侣。
云南保山地区腾冲县的傈僳族,还会举行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表演。他们选择72把钢刀,先试一试是否锋利,不锋利的不要。然后把钢刀牢牢拴在两棵杆子上,扎成一把“刀梯”,树立在一块平地上固定好。赤脚的傈僳族汉子,脚踏钢刀,一步一步爬上刀梯顶端,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,把杆顶插着的红旗掷向四方。然后又一步一步下来,两脚毫发无损。晚上,他们在地上堆出一片烧得通红的木炭,赤着脚从熊熊炭火上不紧不慢地走过去。看傈僳族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,不仅感到心惊肉跳,而且深深为他们的勇敢折服。
刀竿节
刀竿节,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、福贡、沪水一带傈僳族人民的传统节目,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,历时一天。刀等节由来已久,相传明朝外敌入侵云南边界,当时的兵部尚书王骥奉命率兵前往,在滇西北战场上,依靠当地傈僳族人民团结战斗,一很快取得了胜利。不料班师回朝途中,于二月初八日被奸佞所害。为了纪念反侵略的英烈,当地人民以上刀竿来表示保卫祖国疆土、反对入侵者的决心,定此日为刀等节。爬刀竿前一天晚上,在广场中央燃起四准通红的炭火。五个保悍而又灵巧的中年男子赤脚在火堆中间跳跃,时而腾空,时而落下,时而扑向火海,时而翻滚前进,无数金光灿烂的火星,在他们的身边脚下飞舞。他们用双手捧起通红的火球;先6快地在脸上“擦洗”一下,然后在手上飞快地把功揉搓。周围的观众在欢呼声中欣赏院火的绝技。
节日里,妇女们穿着镶花边的黑色上衣和点缀着各种银饰物的花裙,佩戴耳环、项链等首饰,风采过人。男人穿着麻布短衣裤,腰系红黄长带,)小腿系吊简,腰佩长刀,肩挎箭包,英姿勃勃。节目的广场上,坚趄两根二十米高的树干,四周用藤蔓拉紧固定,树杆上厂插有三十六把明晃晃的长刀,作为向上攀登的横档,刀刃向上,寒光逼人,谓之“刀竿午间。鞭炮齐鸣,锣鼓震天”。身穿大红抱、头缠红布包头、赤脚的五名“玩火者”,齐涌至等下,围绕刀竿唱歌跳舞,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,纵身飞上刀竿。双手紧提刀面,运足气的脚掌斜置在锋利的刀刃上,勇敢、灵巧地向上攀登。全场鸦雀无声,大家屏住。呼吸仰面观看。对他们的气功绝技赞叹不已。僻僻叭叭的鞭炮声来自竿项优胜者,响彻云霄。全场欢呼跳跃,争相向爬杆者敬献美酒。对歌、跳舞、荡秋千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。丢烟包(烟盒)活动别具一格,青年男女各站一方,互掷烟包,始飨告将小伙的烟包收藏起来,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。
盍什节
“企什”是傈僳语的译音,“岁首”之意。企什节,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。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,历时两三天。相当于汉族春节。
傈僳族身居层峦叠蟑、百川汇流、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。当地有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珍禽异兽。傈僳族男子大多具有狩猎本领。傈悍的男子着短在、及股裤,以青布包头,手持弓弯,腰左侧佩砍刀,腰右侧挂箭袋,勤劳勇敢。善采集的傈僳族妇女,上穿右枉大襟短衣,下着多褶长裙,头戴红、白料珠串帽,胸前佩有彩色料珠项圈,十分美丽大方。节日期间,青年男女聚集在搭有彩门的村寨广场。仪式中最重要的是“射湾”比赛。一般在初一至初三举行。两男一女为领队,一男肩上扛弩弓,包头上斜插一只箭,一男两手举着饰有弯弓和箭标志的红白两色旗。选手列队通过彩门进入广场,围着旗杆向红白两色旗祭酒,跳集体舞,舞罢开始比赛。油煎粑粑和肉片当靶,射手按顺序比赛,射中“猎物”归己.收获最多的人被喻为“最优秀的射手”。节日期间,能歌善舞的傈僳族青年男女,弹着琵琶、四强等乐器高歌,跳一种无伴奏的舞蹈,这种舞动作矫健有力,节奏感强,生动活泼。荡秋千活动为节日增添乐趣。傈僳族年初一中午,金家围坐吃团圆饭。
二、有关傈僳族的简介
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,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。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。唐代史籍称“栗粟两姓蛮”或“栗蛮”及“施蛮”、“顺蛮”,均属“乌蛮”,分布在今川、滇雅碧江、金沙江、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;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。16世纪中叶,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,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,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。在17-19世纪,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,一部份进入缅甸;一些人迁到老掴、泰国等。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。在历史进程中,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。
傈僳族经济以农业为主。主食玉米、荞麦等。喜欢饮茶、喝酒、吃砣砣肉。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,也有平房式的木楞房或木板房。服饰各地不一。男子多穿麻布长衫、及膝黑裤。头戴黑、白或蓝色包头。妇女多上穿右襟衣,下穿百褶裙。头戴用贝片和珊瑚珠等串缀而成的珠帽“俄勒”或各色包头。过去因服饰的颜色不同,曾有“白傈僳”、“黑傈僳”、“花傈僳”之俗称。
“明《景泰云南图书志》载:“有名栗粟者……常带药箭弓弩,猎取禽兽”。《南诏野史》载:“力些,即栗粟,……尤善弩,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,自后射之,中盾而不伤妇”。这是史籍中对傈僳族精湛弩技的记述和描写。 傈僳族居住的高山峡谷区,过去漫山遍野都是茫茫的原始森林,各种飞禽猛兽出没林间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,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发明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,练就了一整套与凶禽猛兽搏斗,及适应环境、改造自然的技能与本领。弩弓与毒箭便是其中的代表。 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。傈僳族的弩由弩身、弩板、箭槽、弩弦、弩牙和弩机组成。弩板用坚硬而又富有弹性的岩桑木或青岗栗木制成,大小不一。弩弦用4股粗细适当的精细麻线扭制而成。弩牙和弩机均用骨头制作。使用时,把坚韧的弩弦拉到弩牙,箭放在弩身之上,瞄准目标后扳动弩机,利用弩板、弩弦的弹力把箭射出。 弩箭由竹块削制而成,头尖可套铁镞。尾部安有用竹皮折成的、可增加飞行稳定性的三角形尾翼。分无毒的普通箭和毒箭两种。普通箭一般用来射杀飞鸟、松鼠、野鸡、野兔等小动物。对付凶猛体壮的虎、熊、野猪等大动物,就必须使用毒箭了。毒药是用巨毒的野生植物黑草乌的根茎泡制而成的。将其涂于箭头尖端的小沟处便成了毒箭。这种毒箭毒性极强,箭镞射入肌体,一接触到血液,很快就会流遍全身,使动物中毒身亡。傈僳族的弩和箭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,其形状的确定,材料的选择,箭镞的安装,箭尾尾翼的设计等,都体现了多方面的科学原理,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科学才能与智慧。傈僳族的劲弩毒矢,不仅是他们的传统狩猎生产工具,而且还曾作为武器,在反抗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斗争中,在反抗外国侵略者、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,发挥过巨大作用。今天,傈僳族地区的面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作为生产工具,弩的使用已大为减少,但在许多体育竞赛和群众性娱乐活动中,仍然英姿屡现。
上一篇:一起来认识纳西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下一篇:一起来认识黎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本类推荐
简短的除夕夜祝福语大全
简短的除夕夜祝福语大全 核心提示: 简短的除夕夜祝福...
除夕到底是哪一天
除夕到底是哪一天 核心提示: 除夕到底是哪一天 。除...
适合发2021年元旦朋友圈的说说
适合发2021年元旦朋友圈的说说 核心提示: 适合发2021...
特别好听的2021年元旦祝福语
特别好听的2021年元旦祝福语 核心提示: 特别好听的20...
2021年元旦祝福语大全
2021年元旦祝福语大全 核心提示: 2021年元旦祝福语大...
相关文章
一起来认识拉祜族的节日习俗大全
一起来认识拉祜族的节日习俗大全 核心提示: 一起来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