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好名字网 > 周易大全 > 周易64卦 >

观卦与风地观卦详解

好名字 www.hmz.com 时间:2015-04-15 编辑:周易网

观卦与风地观卦详解

观卦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第20卦,代号是0:3,主卦是坤卦,卦象是地,阳数是0;客卦是巽卦,阳数是3,卦象是风。主方是观者,客方是被观者,察言观色,见风使舵,要看到客方的本质而不限于现象,以避免因观察失误而行动错误,以致遭受损失。风地观(观卦)观下瞻上,这个卦是异卦(下坤上巽)相叠,风行地上,喻德教遍施。观卦与临卦互为综卦,交相使用。在上者以道义观天下;在下者以敬仰瞻上,人心顺服归从。“盥”是在祭祀前洗手。“荐”是将祭品奉献。“不”是还没有,“顒”是严正、温恭,“若”与然同,“顒若”是尊敬仰慕的意思。左图中,红色表示当位的爻,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,箭头表示有应。
观卦与风地观卦详解
观卦与风地观卦详解

    观卦  观为“设教”之卦  消息:八月

    坤下巽上  大象:风行地上  读曰:风地观  五行:属木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序:物大然后可观,故受之以观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体:二阳四阴之卦,观类,阴消至四成观,属乾宫四世,错大壮,综临,内互坤,外互艮,合互剥,以九五为卦主。

    观之类有三卦:蒙、颐、晋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象曰:风行地上,观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

    风行于地上,周遍被于万物,乃遍历周览之象。风行地上,草木必偃,枯槁朽腐,独不从风。犹不化之民,五刑所加。君子观此象以省察四方,观视民俗而设其教化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徳:情柔性柔,情入性顺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名:观,谛视也,有观看、观察、观瞻之义。中爻互艮为限,门阙所以限于内外之象。按观必以目,目之上下相合,后天之坤位即先天之巽位,内顺外巽。卦体九五居中得正,以中正之道观视天下,方成大观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义:观者,物大然后可观。德业盛大,则可从政,而观政于民。故观有以象示人而为人所观仰也。此临继以观之义也。自上示下,义取观示。自下仰上,义取观瞻。上巽下顺,象主政者有谦逊之德,以教化万民,巡视四方之义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用:观者,以实视人也。上有所示,则下有所视。中而且正,观感系焉。言实则易从,行实则易践。虚无玄渺,以之谈理则可,以之教人则不可。

    观者,自下而求上也。闻有来学,未闻往教。凡有心于学问者,必诚意以相求也。凡教之道,严师为难,品正则师严,师严然后道尊。化民成俗,必自教学始矣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卦辞:观,盥而不荐,有孚,顒若。

    彖曰:大观在上,顺而巽,中正以观天下。观,盥而不荐,有孚,颗若,下观而化也。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

    风地观卦的爻辞:初六:童观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初六童观,小人道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二:窥观,利女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窥观女贞,亦可丑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三:观我生,进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观我生进退,未失道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四: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观国之光,尚宾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九五:观我生,君子无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观我生,观民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九:观其生,君子无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象曰:观其生,志未平也。

    风地观卦浅解:观,内卦象为地,为众;外卦象为风,为木。风行地上,草木皆被,有施德政于民之义。互艮为门限,为宫阙,九五为卦主,故有天子宗庙举行祭祀大典之象。本卦以讨论观视为主。六爻以四个柔爻观视九五为符合卦义。初六距九五最远,以柔居下,如幼稚的童蒙来观视故曰“童观”。六二柔居阴位,虽正应,欲观九五,但为三四两爻所阻,如在门内向外看,故曰“窥观”。六三柔居阳位,体柔用刚,可进可退,故曰“观我生进退"未失道。六四以柔居阴,位得正,与九五最近,故能观视到九五中正之君治国有方,故言“观国之光”。九五,刚居阳位,居中得正,指自我的生或存取决于民众的背向。上九刚居阳位,不适。但上九与九五同一命运,即其生存全赖九五之和衷共济,故曰“观其生”。此示全卦各爻均以九五为观视之重点。物大然后可观,居高位者必自显,如能以秉公理,守道义之政令,普施于群众,顺应天道,设立教化,则天下之人必能受其感化,而产生信仰与服从。故凡在上位者,其一言一行务必谨慎行事,树立风范,此所谓观瞻所系,不容掉以轻心也。 

站内链接

© 好名字网 www.hmz.com 粤ICP备12050957号-5

赐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;教子一艺,不如赐子一名